IM体育中国经济样本观察·“镇”了不起丨这球“打”得漂亮!全球十分之一的羽毛球,从这里“飞”出

2025-01-02

IM体育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IM体育  新华社贵阳12月23日电(记者李凡)全球每10个羽毛球中,就有一个产自这里。这个人口不到3万的小镇,叫敦寨镇,位于贵州省锦屏县东南部,如今已是全球响当当的“羽毛球小镇”。   从以务农为主的穷乡僻壤,到占地近6万平方米的羽毛球产业园拔地而起,再到养殖基地、球拍生产、产品包装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……   今天的敦寨镇,羽毛球远销丹麦、印度尼西亚和日本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,年产500万打,产值将突破5亿元;养鹅业、球拍业、包装业等上下游产业红红火火,规模越做越大。敦寨镇这场以羽毛球为主题的“发展赛事”,越“打”越精彩! 敦寨镇的贵州亚狮龙产业园。新华社 发   敦寨镇所在的锦屏县,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边隅,是个传统林业大县,经济结构单一,主要是以种植水稻、果蔬为主,群众主要在家务农或者外出务工,收入微薄。   2017年,在定点帮扶单位牵线搭桥下,亚狮龙公司相中了地势平坦的敦寨镇,公司决定携手地方,利用当地资源优势,投资羽毛球生产,建设贵州亚狮龙产业园。   “刚来时,人生地不熟的,当地政府在畅通交通、员工关怀上给了很多支持。”生产经理胡兵回忆起刚来敦寨镇的情景时说,在地方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,短短几年,产业园取得长足发展。 在贵州亚狮龙产业园,工人正在操作羽毛球毛片弯拱分选机。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  目前,贵州亚狮龙产业园的羽毛球产量,从2017年的3万打,提高到今年的500万打,7年间,增长了160多倍,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集毛片加工、羽毛球生产和羽毛球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园区。   隆冬时节,尽管天气寒冷,敦寨镇的产业园区内仍热火朝天,多家羽毛球制造商正加足马力,赶制生产订单。   在亚狮龙公司羽毛球生产基地的排毛车间,几十名工人一边操作数字化机械,一边人工复检,将烘干的羽毛有序放入箱内。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,一片羽毛有左、右方向,且大小不一。要结合人工检查加机械分筛,才能精确地分成10余种品类。 在锦屏经济开发区贵州亚狮龙产业园内,工人在生产羽毛球。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  洗毛、晒毛、分级、插球、成品全检……从一尾羽毛到一个羽毛球,要经过近40道工序。亚狮龙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,通过新建厂房、引进排毛和冲毛等自动化设备,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。去年,公司完成416万打羽毛球生产量,实现产值3.4亿元,员工也从最初的几十名工人,发展到现在的500余人。   在贵州大桐利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110多名工人正在操作全新的生产设备赶制订单。“羽毛球运动持续火热,我们厂房面积由原来的7000平方米,扩大到了现在的2万平方米。”公司负责人张伟平说,公司主要生产高端羽毛球,80%的产品用于出口,主要销往马来西亚、泰国、英国等国家和地区。   今年46岁的徐德群是敦寨镇当地人。过去一直在沿海务工的她,今年来到园区的一家羽毛球生产企业上班。“每天坐班车到园区,一个月挣3000多元,还能照顾家中老小,生活满意着咧。”   产业园不仅带“火”了羽毛球,也带“活”了敦寨镇的鹅产业。 贵州锦屏农业投资(集团)有限公司发展的鹅苗产业。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  一只鹅,不仅有生产羽毛球的翎毛,还有鹅肉、鹅绒等七八成剩余的价值。近年来,以敦寨镇的羽毛球生产为核心,锦屏县探索发展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养殖模式,从农户散养、零敲碎打,到公司化、规模化养殖,逐步建立起种鹅及商品鹅养殖基地、肉鹅加工屠宰等相关产业链。   截至目前,锦屏县鹅产业已实现出栏87万羽,仅养殖环节就辐射带动1.6万户群众增收,发展势头良好。   敦寨镇的羽毛球,还衍生出了包括羽毛球拍等产品和包装在内的众多下游企业。其中一家公司生产的碳纤维羽毛球拍,每月可达3万支,大部分产品出口到东南亚等海外市场。 敦寨镇的羽毛球产业带动羽毛球拍产品的生产制造。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  羽毛球还带“火”了当地的文旅热。2019年以来,通过举办羽毛球赛事,建设羽毛球博物馆,锦屏县多个旅游景点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,带动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.39亿元。   一尾薄如蝉翼的翎毛,一颗“无足轻重”的羽毛球,托起一串欣欣向荣的产业,推动敦寨镇、锦屏县的经济、文体、旅游不断迈上新台阶。   敦寨镇的这场羽毛球“发展赛事”,“打”得有力道!“打”得够精彩!(视频记者:崔晓强、陈嫱)